安徽網庫訊: 天氣晴朗、陽光正好。近日,在利辛縣望疃鎮劉橋村橋后莊農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連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 “綠色存折”借“光”生金,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加油站”。
在望疃鎮劉橋村,光伏與農作物“套種”成為一道獨特風景,也成為村民產業增收的“綠色途徑”。“你看,這板下種植的蠶豆、蒜苗等經濟作物,長勢多喜人,還不耽誤管護光伏板。”劉橋村光伏看護員張明仁高興地說道。
劉橋村有兩座光伏發電站,裝機規模374.5千瓦,共占地10多畝,年均發電量40萬度左右。該項目屬于光伏復合項目,做到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循環發展,將太陽能光伏與特色產業進行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土地利用率。項目采用“造血式”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帶動該村20多人家門口就業,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每年每畝租金收入800元,真正做到了農光互補,惠利于民。
一根根電線凌空飛架、一塊塊光伏面板錯落有致……明媚的陽光下,在望疃鎮劉橋村橋后莊光伏發電站里,一塊塊光伏面板格外顯眼。“光伏政策真是好,‘藍板板’成了‘金罐罐’,每年都能給村里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劉橋村黨支部書記戴曙說:“自從建了光伏電站,村里的公共事業、公益崗位資金保障更足了。
”
“一地多用、立體開發、循環發展、多方共贏”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關鍵。望疃鎮農業光伏產業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提供了強力支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近年來,望疃鎮因地制宜地發展“農光互補”項目,以光伏+特色產業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的“雙贏之路”,助力鄉村振興增“光”添彩(劉勤坤 彭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