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9月5日下午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對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曾益新介紹,衛健委本次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進行調整,目錄總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在覆蓋主要臨床主要病種的基礎上,重點聚焦癌癥、兒童、慢性病等病種,新增品種包括了抗腫瘤用藥12種。
資料圖:藥品
曾益新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形成《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強化基本藥物“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應、優先使用、保證質量、降低負擔”的功能定位。
曾益新表示,《意見》提出,要更加注重臨床需要,目錄實行動態調整,注重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強調對市場供應易短缺的基本藥物,做好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強調各級醫療機構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強調按程序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品種優先納入基本藥物目錄,逐步將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基本藥物仿制藥品種調出目錄。要注重與醫保支付報銷政策做好銜接,醫保部門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基本藥物優先納入醫保目錄范圍或調整甲乙分類,逐步提高實際保障水平。
曾益新指出,在研究起草《意見》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步啟動了基本藥物目錄調整工作。本次目錄調整堅持調入調出并重,中西藥并重,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目錄總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在覆蓋主要臨床主要病種的基礎上,重點聚焦癌癥、兒童、慢性病等病種,新增品種包括了抗腫瘤用藥12種、臨床急需兒童用藥22種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全球首個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全口服、泛基因型、單一片劑的丙肝治療新藥。
曾益新強調,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民生工程,也是系統工程,涉及藥品管理多環節,相關利益主體多,社會關注度高,需要社會各方理解、支持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