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旁騖,是焦鋒利對自己這10年生活的總結。10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到了這個項目上:白天,他“釘”在機庫連續攻關,晚上,他“貓”在宿舍挑燈夜戰;雙休日節假日,他都要去當地的五金市場尋找材料;出差路上,他看著火車頂部閃爍的車燈也在尋找靈感……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他為何堅持“十年磨一劍”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康子湛 特約記者 仇成梁
這些天,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技術革新小組的官兵們始終沉浸在興奮中,該旅軍械師焦鋒利歷時10年潛心研發的某型直升機校靶儀在多支部隊試用成功!此舉標志著這項一直困擾全軍的重大科研難題被攻克。有關專家評價,這一科研成果填補了多項軍內空白,對提升部隊戰斗力意義重大。
焦鋒利和戰友們至今忘不了,10年前的那個寒冬,部隊突然接到出動命令,需要緊急校準武器系統。由于傳統校靶耗時耗力,為了搶時間,他們直接趴在冰冷的地上校靶,加班加點奮戰好幾天才完成任務。
未來信息化戰爭分秒必爭,不能因為校靶耽誤了打贏!焦鋒利萌發了革新的念頭,可他深入研究后發現,快速校靶是很多國家陸航部隊的愿望,多年來采用的卻都是傳統方式,不僅工序繁瑣、耗時耗力,而且不適應野戰和夜間環境。
焦鋒利認真分析后發現,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根本無法完成攻關任務。怎么辦?必須充電!他果斷作出一項決定——復習考研。
半年后,經組織批準,焦鋒利帶著研究課題,考取了山東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研究生。學習期間,他不僅專門選修與攻關項目有關的課程,而且還將這個項目直接作為畢業論文的課題。
學成歸來,焦鋒利第一件事就是運用學習成果進行科技攻關。歷經無數次失敗,他終于研發出某新型直升機校靶系統,不僅將校靶工作效率提高了10多倍,而且還實現了在任何野戰環境下都能隨時校靶,一舉通過軍隊有關部門的鑒定。
十年磨一劍,專心搞科研;仨约旱目蒲泄リP路,焦鋒利感觸最深的是,成功必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研定力。
心無旁騖,是焦鋒利對自己這10年生活的總結。10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到了這個項目上:白天,他“釘”在機庫連續攻關,晚上,他“貓”在宿舍挑燈夜戰;雙休日節假日,他都要去當地的五金市場尋找材料;出差路上,他看著火車頂部閃爍的車燈也在尋找靈感……
“他為何堅持‘十年磨一劍’?”談起“焦鋒利現象”,該旅政委馬慶增感受頗深,基層官兵身處戰斗力生成的第一線,往往能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隨著改革強軍不斷推進,我軍人才素質、兵員結構大大改善,基層官兵立足戰位腳踏實地開展創新有了更大可能。他深信,隨著強軍興軍步伐加快,像焦鋒利這樣的科研攻關故事將會越來越多、不斷涌現。